阅读历史 |

第四百零四章 男左女右(1 / 2)

加入书签

李渊一听,大喜,一扫内心的阴霾:

“此法甚好,甚得吾心,本来,行宫选址就是一个大问题,还有石头,木料,没想到我儿出面,一下子都解决了,真是为父的好儿子!”

李世民躬身施礼:

“多谢父亲夸奖,这都是世民应该做的!”

“儿啊,建造行宫之事就全权交给你了,记住,越快越好,另外千万不要泄露行宫是陛下的寝宫,切记,切记!”

李世民点头答应。

……

建造行宫需要大批的银两,而国公府和太原郡郡守府的银子都拿来征兵了,哪有闲钱来建行宫,这可怎么办?

李世民嘴角一笑,想到了一个好朋友:张一鸣。

……

张府大厅。

李世民和张一鸣边喝茶边聊。

“李兄,咱都不是外人,你日理万机,无事不登三宝殿,有话直说!”

“呵呵,张兄果然快人快语,实不相瞒,我确是有事相求!实在是惭愧啊!”

“李兄不必客气,不去让一鸣猜一猜?”

“好!”

“能难倒李兄的事情除了银子张某还真想不出其他事情!”

“张兄果然是聪明人,一猜即中!”

“呵呵,李兄,张某别的没有,穷的就剩下银子了,钱财乃身外之物,要多少只管给个数!”

李世民压低声音道:

“张兄,杨广不日就来我太原郡,这银子是修建行宫所用!”

张一鸣目光一凝,杨广要来太原郡的事情张一鸣并不意外,行宫之事倒是有些突然,蓦的,张一鸣内心灵机一动,神秘一笑:

“李兄,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机会,你可要好好把握?”

李世民听出张一鸣话里有话,不由一愣:

“张兄,恕世民,愚钝还请解惑?”

张一鸣悠悠道:

“地上建行宫,那地下嘛……,你懂的!”

李世民不由茅塞顿开,惊喜过望,激动的身体都有些颤抖:

“多谢张兄提点,若成大事,张兄功不可没……。”

……

有钱好办事,一点都不假。

有了张一鸣在财力上的支持,再加上平日李氏父子积累起来的好名声,前来应征报名的百姓络绎不绝,有的甚至表示不要钱财,李世民放开手脚,在平安寺的旧址上开始大肆修建行宫。

不过,李世民没有吐露行宫的用途,百姓们还以为是李世民的新府邸,所以谁也没有问,只是闷头干活,这下倒省了李世民的口舌!

整个行宫的设计由李世民亲自操刀,大到宫殿,小到卧房厕所,事无巨细,不过,关于地下方面的设计,李世民则是没有标注在图纸上,白天由应征而来的民夫修建行宫,晚上民夫们回去睡觉,睡了一白天的张正领着李世民的亲兵开始修建地下部门……。

材料基本上都用拆除的平安寺的原有石材和木料,民夫们又齐心协力,二十天后,一座气势恢宏的行宫修建完成。

李渊亲自过来验收,身后跟着一大帮太原郡的大小官员,以潘正雄为首。

众官员中除了潘正雄以外,无人知晓这座宫殿的用途,只是上司不说,也不好过问。

看着雕梁画柱的行宫,亭台楼阁,小桥流水,假山花园……,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真是太不可思议了,对李世民的办事能力非常满意。

李世民一笑:

“父亲,可还满意?”

“嗯,好,好,为父非常满意,世民,好样的,比你那不争气的哥哥和弟弟们强多了,有子如此,夫复何求?”

李世民躬身施礼:

“多谢父亲夸奖,其实,行宫建的如此顺利,张一鸣公子功不可没,因为银子都是他掏的!”

李渊点点头:

“张一鸣为了江山社稷,为了陛下出钱出力,不错,此子当真不错,算我国公府欠他一个人情!”

……

太原郡外。

五十里处。

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而来。

全部都是骑兵,整齐划一,气势如虹,一眼望不到边。

整个官道上都是尘土。

马上的军兵神情冷漠,手持清一色的长枪,胯配腰刀,背背长弓,箭筒里装满了箭矢。

道路两旁的树林里,鸟儿都被这股滔天的杀气惊的展翅高飞,但刚刚飞过骑兵的头顶,就被箭矢穿喉而过,“啪嗒啪嗒”落在地上,早已气绝身亡。

马队中间有一杆大旗迎风飘扬,旗杆有碗口粗细,由一位壮硕的军卒托举着,旗是黄色的,两个斗大的“宇文”二字异常显眼。

在整个大隋朝敢用黄旗的只有皇亲国戚有资格,只有一个人例外,那就是隋唐第二好汉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。

此子勇冠三军,所向披靡,从军以来,未曾一败,可谓战功赫赫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